[是否給父母一份備用鑰匙?]
最近,媽媽問了令我吃驚的問題。
她說:你以後買了自己的房子,會不會給我一副鑰匙?
首先我確定她是在和我閒聊,不是討要鑰匙,畢竟,我也買不起房子。但是,本題確實有些難以回答,回答不,不免不近人情,也可能使她有被拋棄的感受;回答好,也覺得好像又退縮了什麼或有被父母插手管教的機會。
想著給不給鑰匙的問題時,試著反向思考,當我成年之後,父母是不是「應該」要給我家裡的鑰匙?
當子女成年後,是不是應收回家中的鑰匙?藉此明示子女,你和妳均已成年,應當獨立,也宣告彼此邁向生命的下一個階段。
成年的子女,要學習獨立,離開原生家庭,探索自己,與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人深刻交往,藉以定位自己,明白自己與他人的相異。
而父母也從深刻的愛護與照顧中,卸下了責任,從失去自我之中,又重新回到自己,經歷愛與放手的課題,放手是另一種深刻的愛。
是否有父母不給孩子家中的鑰匙呢?有的。
如果這個孩子在家啃老,養兒形同負資產,更甚者揮霍家財,還危害父母安寧,是不是有子不如無子?顯然不可給出鑰匙,否則永無寧日。
是否有孩子不給父母家中的鑰匙呢?有的。
如果這個父母索取無度,擾亂成年獨立的生活,是不是保持適當的界限為宜?也總是有些父母放不了手,從結婚對象一路管到家中的裝潢,就連孫子的教育也一併管起來。
父母對子女的愛,成為令人窒息的溫室,子女也未曾學會過獨立,也未曾學會成為個體再與父母結交為朋友,也沒有機會學習成為父母,而對於孩子的孩子來說,他們的感覺又是什麼?
曾經,媽媽說她的朋友這麼做,她朋友有兩個兒子,一個在家裡附近工作,住在家中,一個在台北工作,北漂租屋,而她跟住家裡的孩子說:你必須繳房租給我,如此對另一個兒子方才顯得公平,否則誰肯到外縣市打拼?
我覺得這個事件,讓我有一個認知,當我成年之後,我們只保有家人的關係,但基本上不再必須是同住在一家的人了。
可以同住,但也可以不同住,如果希望與父母靠近一些,我同時也會失去一些個體性;如果我期待多一些個體的探索機會,必然需要界限和距離再更加清晰。
若界限是清晰的,倒覺得給不給鑰匙是無所謂的小事,那只是一種信任與方便而已,我相信她來到我的屋子會尊重身為主人的我的個體性,也同時能夠照顧好她自己。
此外,若有界限模糊之處,還可以溝通和討論,深以為,能有通暢的交流和對話,比起給不給鑰匙重要多了。